陵水黎族自治县
在卢海军看来,实验操作是基于课堂所学内容开展的,只要上好每一堂物理课,扎实地学好了相关的物理内容,积极地配合老师参与到动手实验过程中去,考生一定能在实验操作考试中拿到好成绩。
当前的医疗反腐,对于医学生的心理难免会产生一些影响,有人甚至认为,医生的灰色收入或将不复存在,学医热也许会有所降温。当然,学医的学制较长、大医院入职门槛较高、部分医学本科生需要到基层工作等,也是不争的事实。
2017届医学生毕业五年后换职业的比例为18%,该比例连续多年位于各学科门类最低。这些数据不仅说明医学生比较好就业,而且学医只有获得高学位才有出路等观点也不攻自破。让医学生有亮眼的就业数据,则是遵医重卫在当今时代的体现形式之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体现的是遵医重卫的传统。(8月30日《南方都市报》)针对学医,社会上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一方面,这几年学医热持续升温,医学院校录取分数线越来越高,学霸首选学医成为普遍现象。
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发布《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揭秘学医为啥这么热。这体现了医疗行业专业化程度高,医疗职业岗位专业性强,从业者职业发展稳定。一是以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差距。
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刘景说。三是以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为重点,加快缩小校际办学质量差距。刘景介绍,十三五以来,在中央与地方的共同努力下,基础教育领域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学前教育阶段,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力争达到60%以上。
中央财政支持实施特岗计划,每年为中西部农村地区补充超过5万名教师。二是保障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资助,要实现应助尽助。
要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田祖荫介绍,值得关注的是,近些年让家长感到焦虑的高中多样发展不充分、部分县中水平不高、职普分流等问题,《扩优提质行动》也给出了具体措施:一是加大投入高起点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增加学位供给。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比2015年分别增长91%、33%、53%,生均投入水平大幅提高,有力支持了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基础教育关系到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和千万家庭和谐幸福,始终是国家教育财政投入的重中之重。
为了不断缩小教育差距和保障困难群体接受教育,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倾斜性投入政策。高中教育阶段,培育一批优质特色高中,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扎实推进,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持续提升。其中,学前教育增速最快,年均达14.8%。二是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
三要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因地制宜适当整合小、散、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着力加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说,当前义务教育面临着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四大差距,要着力完善政策措施,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促进教育公平。
义务教育阶段,扩增一批新优质学校,优质学位供给大幅增加。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资金80%以上用于中西部省份。
田祖荫介绍,《扩优提质行动》致力于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与人民群众期望上好学的矛盾,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资金80%以上用于中西部省份无论是均衡还是提质,要想两手都要硬必须有财力的支撑。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优质均衡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扩优提质行动》)。田祖荫对人们普遍关注的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进行了解读,《扩优提质行动》提出,主要解决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校际差距大问题。另外,教育部持续优化教育经费结构,将更多资金用于教师队伍和学校内涵建设,逐步实现教育投入重点由物到人的转变。四是深入挖掘现有优质普通高中校舍资源潜力,并结合实际优化招生计划安排,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二是通过集团化办学、组团式帮扶、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托管帮扶县中等方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总量。均衡:缩小校际办学质量差距实施校长教师有序交流轮岗《优质均衡意见》明确提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保障义务教育,要实现优质均衡。
田祖荫说,为此,《优质均衡意见》设定了两个明确的时间节点:第一,到2027年,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供给总量进一步扩大,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特殊教育方面,特教学校在20万人口以上的县基本实现全覆盖,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
2022年,我国基础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3.2万亿元,比2015年增加1.3万亿元,年均增长7.7%。三是支持一批基础较好的地区和学校率先开展特色办学试点,积极发展综合高中,推进职普融通。
支持实施国培计划,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骨干教师、校园长开展深度培训。特别是过去3年,在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下,仍然实现基础教育各学段财政总投入和生均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关键着力点究竟在哪里?关键在于全面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要推进优质学校挖潜扩容,对有条件的、办学水平和群众认可度较高的学校,一校一案合理制定挖潜扩容工作方案,进一步扩大优质学位供给。
四是以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为重点,加快缩小群体教育差距。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优质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育人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必须持续深化改革,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第二,到2035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治理体系适应教育强国需要,适龄学生享有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总体水平步入世界前列。如何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扩优提质行动》提出了八大行动,包括学前教育普惠保障义务教育强校提质普通高中内涵建设特殊教育学生关爱素质教育提升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战略综合改革攻坚。
《扩优提质行动》的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提质: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高起点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一手抓均衡,另一手还要抓提质。
二要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制定区域优质学校成长发展规划,倾斜支持帮扶有一定基础的学校,加快成长为优质学校,办好家门口的每所学校。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对两份文件进行了解读。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上,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三是保障面向青少年学生的卫生健康、文化体育、就业创业等其他基本公共服务,要实现应保尽保
李俊杰介绍, 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活动已经举办了三次,自第二届活动起,参与范围扩大到来华留学生,邀请他们用中英双语分享自己的中国故事,向世界传达真实的中国。值得一提的是,从9月2日至9月6日,每天都有门头沟区各中小学校的学生代表在展会现场,向观众介绍自己的研学成果和感受。
今年,教育服务专题展主题为以高质量教育引领未来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面积从去年的3300平方米扩大到6600平方米,从国际交流与区域合作、人工智能与科技赋能、教育服务与实践创新三个方面,全面展示教育服务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场景和新业态。记者看到,新航道还展出了双语诵读中华经典丛书,比如《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
来自津巴布韦的德瑞告诉记者,自己是北京语言大学的留学生,已连续两次参加了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活动,我很喜欢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的武术,看了很多遍电影《叶问》。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这是我们今年展区最大的特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